台 前 网

 

新闻热线0393-2211304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 回到顶部
  • 0393-2211304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人民日报看台前】“深耕”十三载 接力拔“穷根”

范县民宿航拍  张旭摄

坐在枣花飘香的院里,聊起脱贫后的幸福生活,47岁的濮阳市台前县姜庄村村民王春香笑得合不拢嘴。她掰着手指头给前来调研脱贫攻坚的中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算进账:“民宿管家”年收入2万多元、丈夫务工收入3万多元、光伏发电每年分红3千元、义务教育费用全免、医疗报销90%以上......

步行10分钟,就到了王春香的工作地:姜庄黄河古村落民宿。黄泥墙,竹篱笆,小菜地,石头磨。密林深处隐藏的一栋栋夯土房,散发着黄河边老祖屋的味道。

不仅仅发展民宿,对口支援濮阳市台前县、范县脱贫攻坚13年来,一任接着一任干,中石油接力选派多批干部挂职,在民生、产业、消费、智力、医疗等多领域发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石油力量。

今年2月,台前县、范县携手“摘穷帽”,处于“黄河豆腐腰”的两县终于挺直了腰杆,迈向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扶贫村

育产业:发展乡村游,村民变股东

姜庄村依偎黄河,东望群山,古村、古道、古树、古渡口,与周围的万木葱茏、鸟语花香融为一体。这里远离城市的喧闹,充满泥土的芬芳,藏身于静谧安详的私享空间,仿佛走进“桃花源”。

10处改造后的院落,有着独特的名字,望椿园、桑梓园、槐花园、梧桐园、杨树林......错落分散在丛林里。每个院落都有庭院、厨房和餐厅,建筑既有古村落原有的古风韵味,又不乏钢铁、电器的精致野奢。

原来的姜庄十年九涝。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陆续由堤东老村迁至堤西,闲置夯土墙老民房百余处,只有几户留守老人居住,是当地保存相对完好的百年古村落。

2017年,台前县抢抓中石油对口帮扶的机遇,和中石油、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谋划了姜庄黄河古村落民宿小镇乡村旅游扶贫项目。

8月24日、25日,戴厚良赴台前县、范县专题调研扶贫工作,第一站就来到了台前县姜庄村,看到这里的乡村环境更美了,道路更通畅了,百姓的生活更好了,民宿项目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统筹结合方面有示范作用。

姜庄模式在几十公里外的范县韩徐庄村得到复制。这里地处黄河滩区连片特困地区,戴了多年“国家级深度贫困村”的帽子。但该村坐拥4万亩荷塘资源优势,村庄多水泽,夏季林间地头燕雀啼鸣,白鹭飞跃。

明亮的民宿接待大厅

2017年,中石油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旅游经济示范项目,3年间累计投入1500万元,吸引政府配套资金1000万元。村民变股东,当地贫困户通过闲置房屋流转、在合作社劳动取酬、配股分红等方式脱贫致富。2018年年底,该村脱贫摘帽。

 “民宿项目绝不是修个鱼塘,搞搞采摘,垒个土炕的农家乐那么简单。”中石油扶贫干部、范县副县长赵贵军介绍,这个项目更多是民宿搭台,经济唱戏。

荷香润范县,旅游助脱贫。中石油通过发展精品民宿,吸引稳定客源,再根据游客需求,带动农产品外销。同时积极研发具有本地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拓宽当地村民增收渠道。项目以合作社形式带动155户当地群众,2019年平均每户增收3500元。

为民生:修路建医院,改进基础设施

 “公路修到家门口,大车小车随便走,下雨不再蹅着泥窝走,真是想都不敢想的大好事。”孙口镇百姓每每提到这条“幸福路”,当地村民难掩对中石油的深情。

孙口镇台孙路滞洪迁安道路项目,既是台前县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又是台前滩区11万群众迁安、抗洪的必经路段,曾经既是困难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又是救命路,黄河洪涝灾害时更是滩区群众转移财产的咽喉道路。

按照党中央扶贫“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中石油将S101道路列为重点扶贫项目。2015年9月,一条南起张书安村、北与S101相连的公路开始修建。一年后,这条贯穿夹河乡南北的道路建成,不仅解决了群众行路难,更打通了这8个村庄与外界通商的途径,开启了“致富之门”。

从谈路色变到如今临路而喜,附近的村民在台孙路两旁建立了蔬菜和养殖大棚,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当地村民更是把这条路誉为“石油路”“幸福路”。

台前县中医院项目更是解决了该县没有中医院的历史。2008年,中石油投入资金930万元,建设包括5000平方米门诊楼、病房楼、配套辅助用房及必要医疗设施,为台前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健康保障。

8月25日,在参观了院区并与医护人员交谈后,戴厚良说,中医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中石油将继续推进相关工作,为支持台前县发展中医医疗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吃水要跑到十几里外,曾经是范县高码头镇老百姓的痛苦回忆。范县部分村庄地下水高氟、苦咸,长期饮用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0年开始,中石油投入上千万元在范县高码头、颜村铺乡后玉皇庙、陆集村台六合锦苑社区、白衣阁乡等多地打深水井、建设安全饮水工程,让4万人喝上了“安全水”。

接天莲叶的范县万亩荷塘

增智力:开展“益师计划”,提升教育水平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学校的味道是甜的。说起学校的办学理念,范县第三小学校长白秀娟思路清晰,她说这得益于参加中石油“益师计划”到北京培训半年后的启发。学成归来后,白秀娟也迅速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扶贫还需扶智。“牵手”两县脱贫攻坚后,中石油先后开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培训,培训基层干部550多人次。同时与北京史家小学、实验中学、171中学等名校合作,开展“益师计划”,5年来在北京培训教学教务人员7人次,通过送课下乡、网络教学培训663人次。

2019年,中石油与北师大基金会合作,打造台前县将军渡小学、范县第三小学等特色学校,为学校配备专家导师、安排研修学习、针对性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学校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和办学模式,促进品牌形象提升和推动区域教育水平提升。

发展教育是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也被赋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时代使命。

范县陆集乡中心小学旧址的教室是四面透风的危房,校园甚至连院墙都没有。当年老校区只能容纳200多名学生,共11名教师,不仅老师教不过来,学生也坐不下。

 “以前经常三个年级的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一个年级一个年级轮着教。”该校数学老师邢丽霞自参加工作便在这所小学任职,对当年窘迫的教学环境记忆犹新,“最多时候能有70多个孩子挤在一个教室里。”

2008年,中国石油先后两次投入资金340万元,新建范县陆集乡中心小学教学办公楼和后续配套工程,有效解决了周边12个村儿童的“上学难”问题。

 如今的陆集乡中心小学,崭新的4层教学楼配合硬化塑胶操场跑道,迅速成为周边的标志性建筑,为孩子们幸福成长提供了可靠保障。

陆集乡中心小学校长鲁延喜介绍,目前该校设14个教学班,在职教师32人,并配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楼,现有学生678名,最多可容纳1200名学生就读。

 “乡里有这么现代化的教育场所,既能保证孩子们快乐成长,我们当老师的也是干劲十足。”该校语文老师李杰斐5年前从成都毕业后选择回乡任教,学校为了让引进的年轻教师没有后顾之忧,特意在学校周边提供了周转房。

现代化的教学楼,安心乐教的教师,为贫困地区的村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民宿管家讲述与郑海霞合影的故事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张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