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前 网

 

新闻热线0393-2211304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 回到顶部
  • 0393-2211304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市媒看台前】村歌唱响黄河滩

“做好人讲良心,尊师重教示范村;抓党建促发展,五好支部平安村;抓‘三化’建新居,环境整洁卫生村……”3月29日清晨,紧挨黄河大堤的台前县清水河乡孙庄村文化广场像往常一样热闹,在大喇叭里播放的村歌《乘着春风奔小康》悠扬的旋律中,几十名妇女载歌载舞,歌声飘荡在黄河滩的春风里。

“这是俺村的村歌,村里的男女老少基本都会唱。我们舞蹈队的妇女每天早晚在这儿跳广场舞,最喜欢播放的就是这首歌。”一名村民说,“这几年有了党的好政策,村里的变化一天一个样,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村歌唱出了大家的心声。”

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吴玉月介绍说,孙庄村1372名村民只有1116亩耕地,大部分都在黄泛区,每年粮食收成仅够温饱,村里的劳动力基本靠外出务工为生。为改变这一状况,村党支部决定从发展集体经济入手,于2018年3月成立了明瑞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占股30%~40%,村民以土地入股,除得到每亩600元的租金外,每年年底还享受分红。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孙庄村先后从本村和邻村流转土地1280亩,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建立原种子帮扶培育基地,种植的800余亩鑫华818小麦原种,亩产600公斤,每公斤价格比普通小麦高出0.4元。

同时,孙庄村还与广西桂林一家公司签订供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从2019年开始,我们种植了200亩甜叶菊。由对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吴玉月说,“甜叶菊主要用于饮料和食品生产,每年3月份种植,6月、10月采收两茬,亩产400公斤,每公斤回收价格16元,收入非常可观。”

林下养殖也成为孙庄村集体经济的一大特色。从2018年起,该村先后建起9个养殖大棚,种鹅、肉鹅和蛋鹅的存栏量最多时分别达到5000只、8万只和1.8万只。同时,该村还把两个荒废多年的坑塘改造成30亩的鱼塘,进行黄河鲤鱼等水产养殖。养殖大棚和鱼塘的十几名承包人多数为村里的贫困户,集体经济提升的同时,这些贫困户也基本实现脱贫奔小康。

村民李广钢父母残疾,常年看病,欠下一大笔债务,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成为村里的贫困户。2018年10月,一直在外地务工的李广钢回村承包了1个肉鹅养殖大棚,不到一年,就还清债务脱了贫,还购置了一辆轿车。尝到甜头的李广钢去年又建了1个养殖大棚。“行情好的话,我每年光靠养鹅就能有40余万元的纯收入。”李广钢对记者说。

和李广钢一样,30余岁的李瑞伟同样因为妻子和儿子有病而致贫。在承包1个养殖大棚后,2000只种鹅为他带来了40万元的利润。如今,他也开上了小轿车,还计划把家里的老瓦房翻盖成两层小楼。

蜿蜒的黄河大堤把孙庄村一分为二。今年春节前,住在大堤南侧黄河滩里的57户386名村民整体搬迁到台前县城光明花园的新楼房。如今,堤南搬迁后的老村基正在复耕,复耕后的这块土地也将全部流转到农民专业合作社。

“腊八那天就搬过来了,我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到城里的新楼房。小区环境好,交通很方便,学校和医院都很近,看病和孙子上学都方便。”65岁的村民李保坤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在村里的时候,因为他的妻子视力残疾,无法外出务工,村党支部就为他安排了公益岗位,在合作社干些拔草、浇地的零活。如今搬迁到了县城安置区,村党支部又积极协调,把他安排在小区干保洁,儿媳妇也在县城找到了工作,一家人在新家生活得很幸福。“村歌里唱的在俺村都实现了。”李保坤高兴地说。

“我是孙庄村的包村干部,这几年眼瞅着村里的村容村貌、经济发展和村民的精神面貌都在一天天改变,就和村医乔新河商量着写一首村歌,我写歌词,他来谱曲。”清水河乡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王广乐说,“没想到能引起这么强烈的共鸣。”

谈及今后孙庄村的发展,吴玉月说:“接下来,俺村计划在大堤南原村基建设1座占地100亩、库容300吨的冻库和库容5000吨的储藏粮仓;在村西废旧卫生院处建设1个面粉厂;还要建1个可降解生物质制品厂,年产可降解地膜、包装袋约5万吨……”

“爱岗敬业能吃苦,务实重干好乡亲;小康路上走,幸福常驻孙庄村……”伴随着嘹亮的歌声,孙庄村正沐浴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

本报记者 贺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