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前 网

 

新闻热线0393-2211304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 回到顶部
  • 0393-2211304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永远的丰碑--纪念台前县原县委书记穆玉朋

编者按:9月23日是中共台前县委第一任书记穆玉朋同志诞辰95周年纪念日,同时按农历计算,今天八月十七也是穆玉朋同志逝世35周年纪念日。

穆玉朋同志是山东省冠县潘庄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冠县桑阿镇农会副主任,中共冠县梁堂区区委书记、聊城地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寿张县县委副书记、范县县委副书记,范县县革委副主任、淇县县革委副主任,中共范县县委副书记,中共台前工委书记、台前县委书记、台前县人武部政治委员。1983年2月离职休养。1986年9月20日因病逝世。

穆玉朋同志,是台前县的主要创始人,为台前的发展呕心沥血,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赢得了台前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三十五年来,台前干部群众出自对穆玉朋书记的深情和热爱自发撰写怀念文章和诗文,由县党史研究中心编辑的《台前县委书记穆玉朋纪念文集》即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在这个特殊日子,编者择要编发部分诗文,以飨读者,为台前党史学习教育增添一份精神力量。

 

敬仰台前县原县委书记穆玉朋(节选)

刘平

 

1960年,34岁的穆玉朋同志从聊城地委宣传部调任山东省寿张县(时辖今台前县域)委副书记。1974年1月,中共台前工委成立,穆玉朋同志再次以主要领导的身份来到台前,担任了台前县工委首任工委书记。当时的台前县一穷二白,土地贫瘠,全县371个行政村,520个自然村, 24万人,27万亩土地。由于连年水患,土地沙化严重,穆玉朋,这位来自山东冠县的硬汉子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触动了。他庄严承诺,一定要改变台前面貌,让老百姓先吃饱饭。

一、一穷二白 奋发图强

台前东西长、南北窄,南临黄河,北依金堤河;黄河北岸是一道防洪大堤和一道生产堤,金堤河北岸不远处也是一道防洪大堤,即传说中秦始皇跑马修的“金堤”,加上金堤河两岸两道河堤,大自然为这个小县形成了罕见的 “两河五堤”生态环境。盛夏洪汛和暴雨季节,全县顷刻间就变成一片汪洋;历代黄河泛滥给这里造成了土壤严重沙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47岁的穆玉朋来到台前县,担任了首届县委(工委)书记。

穆玉朋,1926年出生在山东冠县潘庄村,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多次立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工作,1960年到寿张县任县委副书记。1964年春,寿张县撤销,任范县县委副书记。1974年年初,任首届中共 台前工委书记。

台前县档案局原局长孟照茹回忆说:“从范县到台前,我和穆书记一直在一起工作,穆书记是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台前县建县时,别说县城, 就连办公的场所都没有。从范县来的干部职工,每人带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县委机关就临时设在山东阳谷县寿张镇的一个破院子里,其他机关都是借用民房,房子不够就搭帐篷,有的住在寿张,有的住在台前村。”

台前县委办公室原副主任孙助臣说:“说台前是一张白纸、一穷二白, 一点都不过分。寿张县撤销后,工业都留在了寿张镇,给了阳谷县。与范县分治后,工业也留在范县,台前县白手起家。工委成立后有这么一段顺口溜:‘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当时的条件可想而知。当然,这个县也就'名正言顺'地成为全省最贫困的县了。”

台前县委政法委原书记仝士华说:“区划后,台前县形成特殊的地理区域,处在河南省黄河、金堤河最下游,金堤河入黄的三角地带。三分之二的耕地在北金堤滞洪区,三分之一在黄河滩区,‘五堤两河’横贯全境。汛期,黄河涨水,金堤河水遭黄河顶托,不能自流入黄,张庄电排站抽排流量低。金堤河长期蓄水,形成平原水库。据统计,1964年区划后的40年间,有17年遭受内涝灾害,累计受灾面积400万亩,年平均10万亩;再加上黄河每三五年一次大汛,水漫河滩1米--2.5米,农作物被淹,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很大损失。如1976年,黄河滩区一片汪洋,金堤河上游来水不能入黄,内涝水深0. 3米--0. 5米,最深处达1. 5米。全体机关干部、农村青壮年劳力全部上堤防守。”

当时的台前,百业待兴,百事待举。千斤重担就落到了县委书记穆玉朋的肩上。河南省把台前定为“一水一麦”地区,每年秋季受灾,国家供给每人每天一斤粮一角钱。台前的灾害,是金堤河上游受益、下游受灾、牺牲局部保全局的灾害,长期处于受灾--恢复--再受灾的恶性循环中。新成立的台前工委、办事处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

二、殚精竭虑 无私奉献

穆玉朋带领县委(工委)一班人,提出了“先治坡,后治窝”的号召。他常说:“我们是个农业小县,处在滞洪区、黄河滩区,多遭受水灾,把农业搞上去,让老百姓有饭吃是当务之急。”

原台前县检察院干部段淑秀回忆说:当时工委领导决心很大,发誓要改变台前的落后面貌。工委书记穆玉朋身体力行,拖着病体,不分昼夜奔波在农业生产一线。他常说的口号是:“大批促大干,大干促大变,三年建成大寨县”“不改变台前贫穷落后面貌,死不瞑目”“活着干,死了算,再大的困难也不变”“宁可少活20年,拼命建设新台前”“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等等。

仝士华说:“1974年8月,在工委‘干部大下,农业大上’指示下,590多名干部到农村驻队,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工委要求:所有下去的干部,一律不准回机关,坚持苦干三年,改变不了面貌不罢休。”

台前土壤情况比较复杂,临黄堤坝是次生盐碱地;清河、侯庙、夹河、吴坝等公社是黄河漫溢或临黄堤决口遗留下的飞沙地,大风一吹黄沙蔽日。“种一葫芦打一瓢”,穆玉朋通过深入了解研究,提出“翻淤压沙,改良土壤” 的口号。“翻淤压沙”,就是从两米深的沙土下把淤土挖出来,盖在沙土上。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压1亩沙要翻600多立方米土。穆玉朋和县委一班人分包公社,他身先士卒,虽年过半百,体弱多病,仍然和群众吃住在一起,在1米多深的地壕里,挥锨翻淤。在他的带领和鼓舞下,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战,全县的沙碱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土壤结构得到改善。

干部群众大干苦干,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夹河公社的翻於压沙、马楼和后方公社的万亩大方、孙口公社种稻压碱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工委还组织群众搞生产自救,到东北地区搞建筑劳务(群众称“搞副业”)。1976年,安阳地区平原八县林业现场会在台前召开,地委号召:“西学林,东学台前”。

台前县委办公室原主任、县委原副书记刘广成说:1976年8月14日凌晨,黄河流量高达9000立方米/秒。马楼东滩生产堤承受不住特大洪水的冲击,决开了20多米长的大口子,滔滔洪水如脱缰野马,情况万分火急。正在南滩防汛的穆玉朋火速赶到现场,第一个跳到齐腰深的水里。急流中,大家筑起一道人墙,打木桩、拉铁丝、拉树枝、筑土,经过奋战,终于堵住了决口。大片农田保住了,数万人民的生命财产保住了,而穆书记却病倒了。

台前县政协原副主席、穆玉朋的原秘书苏本连,在穆玉朋身边工作多年。笔者采访苏本连先生时,他眼含热泪,声音哽咽:“穆书记抱病工作的情景,好像就在昨天。为了台前这片热土,穆书记很少回家,全县300多个大队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他的足迹,没日没夜,没有节假日,真正的‘六加一,白加黑’。他呕心沥血,终年奔波,积劳成疾,患上了糖尿病。为了控制病情发展,他每次下乡都要带上炒黑豆和自家蒸的豆面小米窝窝头,饿了就吃几粒黑豆,啃几口窝头。糖尿病后期,脚肿得穿不上鞋,他穿着特制的拖鞋坚持工作,最后双目失明,右腿截肢。”

台前县政协原主席林英潮说: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建起一座县城,国家又没有专项资金,其困难是难以想象的。穆玉朋召开会议研究县城建设问题,一方面向上级反映困难,争取资金;一方面自力更生,组织农民大搞劳务输出,外出务工,提高收入。县救灾办搞好服务,联系外出搞副业门路,几年间,外出劳力3万余人。

197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台前县,穆玉朋领导大家建设新县城的决心更大了。先后建成化肥厂、酒厂、烟厂、塑料厂、面粉厂、农机修造厂、煤矿等企业。工业产值从零到上千万元,县城建设快速发展,四纵四横的道路框架形成,医院、车站等公共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一座崭新的县城在古老的黄河岸边拔地而起。在“文革”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台前发展取得如此成绩,穆玉朋带领县委一班人克服了多少困难,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三、魂归故里  感天动地

1986年9月24日上午10时,偏居一隅的豫北小城--台前县的大剧院里,哀乐阵阵,气氛格外沉重,台前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穆玉朋的追悼会正在举行。前来吊唁的人群潮水般涌来,挤满了剧院,挤满了广场,挤满了县城的主干道,后边陆续赶来的人群很快延伸到金堤上。数以万计的人自发 赶来送葬,泪流成河,哭声直冲云霄。

这是台前县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葬礼,万人空巷,震天撼地。

“二十四史”中记载地方官员葬礼的,只有《明史》:1587年11月13日,海瑞的死讯传来,南京举城皆动,商人罢市,百姓家家做寿衣。当海瑞的灵柩回乡时,百姓自发地穿起了寿衣,在运送海瑞灵柩的船只两侧,自发地排成两排,载道焚香,沿途祭拜,哭声动天。

400年后的台前县,这一情景再现,5万人哭祭他们的老书记穆玉朋魂归故里。惊天地,泣鬼神!

1979年7月,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伴侣英年早逝,这对穆玉朋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的病情日益加重,身体不断透支。然而,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他, 强忍悲痛,继续工作。他知道,此时他不能倒下,他还有许多许多事情要做。他离不开台前人民,离不开台前这片热土!最终,由于心血耗尽,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1986年9月20日,穆玉朋书记与世长辞了。

噩耗传来,454平方公里大地顿时沉浸在一片巨大的悲痛之中。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穆玉朋的祭奠场所安排在台前大剧院。

孟庄村党支部书记仲桂月走一路哭一路,到剧院时已是泣不成声:“老书记,您不能走啊!台前不能没有你呀!”老模范、梁集村党支部书记梁成来了,全国先进个体生产者、李明天村党支部书记姜佃成来了,邱庄村党支部书记邱兴来了,兰赵村党支部书记王广杰来了,梁庙村党支部书记梁久福来了,张庙村党支部书记仝绪祥来了,满庄村党支部书记董延岭来了,北丁庄村党支部书记带着村民来了,全国人大代表、打渔陈党支部书记吴月春和全村乡亲都来了;高掌村一位老汉一步一磕头,一直磕到灵棚前;吴坝、孙口、白岭、奎斋、马楼、葛集、韩那里、黄那里等村的干部群众都赶来了••••••

原范县县委副书记郭圣禄抱病从安阳赶来,放声大哭,由于心情过于激动,当场昏倒,回到安阳3天后与世长辞。

党旗、翠柏、鲜花,掩映着穆玉朋曾经伟岸的身躯。追悼会由台前县县长郑守来主持,县委书记刘玉岭致悼词:“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沉痛悼念党的好干部、深受台前人民尊敬爱戴的县委原书记穆玉朋同志……穆玉朋同志革命一生,积劳成疾,患肝炎、糖尿病、脉管炎等多种疾 病,虽经多方医治,不幸病情突然恶化,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986年9月20 日8时在台前逝世,终年60岁••••••”刘书记的声音哽咽了,1500字的悼词,不时被人们的痛哭声打断,哀乐声、哭泣声萦绕在剧院上空。人们悲痛欲绝,在穆书记遗像旁缓缓走过,人们多想再看一眼敬爱的穆书记!

在追悼会召开的同时,台前村村前的农田里,人们正在启出王凤英的遗骨,与穆玉朋一起回老家——山东冠县安葬。

追悼会后,送葬的灵车缓缓驶出剧院。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金水路、金堤上挤满了自发送葬的人群,哭声一片,此起彼伏。人们望着穆玉朋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人群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小学生踮着脚望着、望着••••••

穆玉朋的灵车缓缓地驶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的挽幢和白花,庄严、肃穆。灵车后是由50多辆车及人群自发组成的长长的送葬队伍。人们悲痛不已,为失去一个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倍感惋惜。

就在这条金水路上,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穆书记,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这条“台前第一路”留下多少穆书记的足迹。然而今天,他却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穆书记是为了台前县累死的!”台前村党支部书记李玉成与台前村村民早早迎候在路边,李玉成失声痛哭:“穆书记和王部长来台前时风华正茂,如今却是两具薄棺还乡••••••”

灵车缓缓地前行,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金堤下。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等, 好像在等待穆书记回来。

四、永远活在台前人民心中

穆玉朋在台前大地上先后奋斗了近26个春秋,他把心血和生命都献给了台前这片热土,献给了28万台前人民。穆玉朋为台前县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台前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把一切都献给了台前人民,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奋斗之歌。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穆玉朋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他的伟大体现在他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理想的追求。时代呼唤穆玉朋精神,人民需要更多穆玉朋这样的县委书记。

穆玉朋用堂堂男儿血肉之躯,干出了既轰轰烈烈、又平平凡凡的感人事迹,实现了由一个平常人到高尚的人、大写的人的超越;实现了由一名普通党员到优秀党员、模范党员的超越;实现了由一个普通干部到人民公仆、领导干部楷模的超越。

在采访穆玉朋生前的部下、子女时,笔者聆听着穆玉朋那感人的事迹,望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及遗物,泪水一次又一次地打湿了笔者的双眼。笔者想起了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的片尾曲中的歌词:“一生奔波你坦诚不渝,经历了多少凄风苦雨••••••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 勤政不惜••••••”我为穆玉朋的精神所震撼,也为党失去这样一位优秀干部而深感惋惜。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穆玉朋之所以能得到台前人民的爱戴, 是因为在百姓的心中,穆玉朋树立起了一个好官的形象。所以说,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前,人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只要你一心为民办事,那么人民就会将你放在心里,这无关地位和身份,因为这些都是人民给予你的。你将人民放在心中,人民才会记得你!

穆玉朋、王凤英,你们是党的好干部、台前人民的好儿女,你们如凤凰涅槃一般,浴火重生时的身影将永远在台前历史的画卷上!

 

 

   (作者祖籍河南商丘,现供职于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系中原油田作家协会会员、濮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思客》签约作者、《濮阳广播电视报》特约记者。作于2019年)

 

 

纪念穆玉朋同志逝世十周年

邵化范

 

秋风秋雨洗征程,

泪水飘飘吊穆君。

老树红花人共敬,

一身正气不沾尘。

人间未遂青云志,

留下雄心道义真。

亮节高风民赞颂,

音容笑貌如三春。

 

 

(作者曾任中共台前工委副书记、濮阳市建委原副主任、全国林业模范,已逝世。作于1986年)

 

   怀念穆玉朋书记

 

   仇汉琢

 

  怀念前贤穆玉朋,

  泪如雨下放悲声。

  人如铁面包文正,

  又似柔肠寇莱公。

  黄水泉中映热泪,

  飞沙帐里存真情。

  未酬壮志身先死,

  一座丰碑万古名。

 

(作者曾任中共台前工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已逝世。作于1996年)

 

  想念穆书记

     

刘松亭

 

(一)

流水光阴三十年,

穆公一去不回还。

功勋永立台前地,

芳誉长存青史篇。

历历往事犹在目,

谆谆教悔记胸间。

当官一任为群众,

亮节高风千古传。

(二)

穆公去世许经年,

玉朋精神还在传。

感人事迹催涕泪,

情系黎庶动心弦。

举县上下齐声唤,

百姓美称穆青天。

赤心为民民热爱,

千古不变是必然。

 

(作者曾任中共台前工委组织部副部长、机关党委书记,已逝世。作于1986年)

 

穆玉朋书记十周年祭

 

林英江

 

仲秋季节举哀期,

正是雁归叶落时。

祭奠忠魂怀旧影,

长歌大德谱新词。

艰难创业三秋苦,

克己奉公一面旗。

有口皆碑人赞美,

英名不泯万年垂。

 

(作者曾任台前县政协副主席,已逝世。作于1996年)

  

怀念穆玉朋书记

 

苏本连 

(一)

清明细雨送春风,

追思亲人倍伤情。

鞠躬尽瘁为民众,

励精创业建伟功。

脱贫致富是宏愿,

翻淤压沙当先锋。

林茂粮丰百姓乐,

台前人民颂穆公。

(二)

清正廉洁两袖风,

胸怀常系老百姓。

心底无私天地宽,

光明磊落度人生。

己身病痛丢脑后,

民众疾苦挂心中。

人民心里有杆秤,

为官当效老穆公。

 

(作者曾任中共台前县委政研室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作于1996年)

 

 

 

穆玉朋书记千古

 

李世瑜

 

烟雨清明岁岁同,

哀思不尽梨花风。

殚精竭虑为人民,

创业千秋老帅功。

致富脱贫天下计,

安良除暴古今情。

丰功伟绩垂青史,

小县人人颂穆公。

 

(作者曾任中共台前县委政研室主任、中共马楼公社党委副书记。作于1985年10月)

 

深切怀念县委书记穆玉朋同志

 

卢宪本

 

(一)

穆公高节树雄风,

上天有计降凤城。

百业待兴建县始,

两河足迹业殚精。

日间农田问耕种,

夜半灯火为民生。

粗茶淡饭君偏爱,

难忘百姓鱼水情。

(二)

病魔缠身仍亲躬,

心有焦公念老农。

春催桃李杨柳翠,

夏蝉鸣啼荷花红。

秋收秋种常牵挂,

冬储冬藏记心中。

度尽劫波十年祭,

台前一片喝彩声。

 

(作者曾任中共台前县委办公室秘书、濮阳市财政局科研所所长,已逝世。作于1996年)